新媒体运营(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工作)
编辑导语:如何做好新媒体运营?其中,运营人员需要把握用户心理,具备独特的观点,生产让用户关注你的理由。同时,当下的新媒体运营工作还涉及到品牌、产品的多个方面,这考量了运营人员的综合素质。本篇文章里,作者总结了新媒体运营的几个策略,一起来看一下。
如你所见,现在公众号做起来越来越难,打开率、分享、点赞都在下滑。其实都不用看大数据如何,就身边的这帮人,头部、腰部、底部号都有,基本都反应数据在下滑。
再加上短视频的崛起,刷视频的人越来越多,对微信生态也造成了挤压。
所以,就有人说别做公众号了,那已经是过去式的东西,快死掉了。
好吧,从公众号诞生之日起,基本这些人每年都会说这样的话。我看也有很多人开始唱衰抖音了,挺没意思。
仁者见仁吧,这话题讨论起来没劲,也没什么意义。如果你还在做公众号自媒体,或者在企业做公众号运营,那我宁愿给你10个新媒体运营的建议,这个更实在。
一、熟悉的事熟悉的场景没有吸引力,打破认知才是吸引点一般做新媒体内容,大致有4种:
针对熟悉的事物讲熟悉的东西;针对熟悉的事物讲陌生的东西;针对陌生的事物讲熟悉的东西;针对陌生的事物讲陌生的东西。很显然,第一种 “熟悉的事物讲熟悉的东西” 太过贫乏,激不起什么兴趣;第四种 “陌生的事物讲陌生的东西” 只会带来生疏感,让人避而远之。
第三种和第二种是比较受欢迎的,都是在打破人的固有认知,带来一些新的认知和惊喜,能引发用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当然,我个人更喜欢第二种,从熟悉的事物出发,带来更丰满、新颖的内容。
因为喜欢=熟悉+意外。
做新媒体运营,一定得培养 “逆向思维”,也就是打破一些常态,提出反向的观点,制造冲突。
比如《如何管理你的老板?》、《好身材大多是吃出来的》、《我是从何从CEO一步步做到普通员工》等等。
一个出乎意料,内容又情理之中的选题角度,会颠覆大伙常规认知,从而引发兴趣,借此有效地牵住用户。而且,这种打破认知的内容,不点开看看你就浑身难受!
二、好奇心和与“我”相关,是内容吸引人的强劲保障每天无数新媒体内容漫天飞,不到一秒的时间扫描标题,用最快的速度跳跃式阅读,喜欢就看,不喜欢就关闭,爱了就关注点个赞,憎恶了就取关甚至举报。
这就是当前新媒体内容的现状。
那人们一般会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呢?有2个方向在我看来是肯定的。
1. 满足好奇心的好奇心是人类行为的内在核心动机之一,也是内容创作最可靠的一种选题方向,人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。
所有未知的、新知的、颠覆创新的、提高技能的、涨见识的、留有悬念的……等等,都容易吊起人的兴趣。
2. 与我相关的人们永远都会关心与自己相关的内容,但是你讲的其他内容可就未必了。这就像人们永远关心的是一个产品给 “我” 带来什么好处。
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注意力超级稀缺的时代,内容与用户强关联,与 “我” 高度相关,这才更有机会!
不管是视频、音频,还是图文、条漫,在做内容时可以首先突出与 “我” 相关,多使用用户关注圈内的信息。
比如很多账号会刻意塑造出一个人物形象,讲与目标人群类似经历的故事,让读者看着看着就觉得 “这说的不就是我吗?” 结果就是高度卷入。
还有人会明确描述对应人群所在的地域、年龄、方言、性别、职业、社会身份等标签,让用户一眼就知道这条信息与 “我” 相关。比如《8090后社交指南》。
三、有槽点,人格更完整90后、95后乃至00后大军日益成为各大平台消费主力,越来越多品牌想通过年轻化来获得这个群体的喜爱。
年轻人喜欢什么呢?
未必是大品牌,更重要的是,他们认可的,觉得有个性的品牌。
这样的品牌像朋友,可以交心,可以一起玩,可以一起哭,可以一起吐槽。并非要是完美的,而是像一个真实的人,有优点也有槽点,不再是过去品牌那样每天都树立高高在上的形象。
做新媒体运营也是如此,新媒体时代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平台人格化,这就意味着有血有肉,有优势也有缺点,当你有槽点的时候,更容易拉近与用户的距离,人格也更完整。
别造完美人设,累,招烦。调侃自己,娱乐大家嘛。
四、想到更多分享转发,就得多制造刺激点。做这一行谁都想获得更多的分享,那么首先,内容本身要过硬这个点就不多说了,这是一切的基础,也是最强刺激点。
内容没有一点价值,读起来磕磕绊绊,毫无逻辑性,读者马上就关了,还何谈分享?
然后,你的内容需要有更多刺激分享的点。就像卖一个产品,我们需要有清晰的卖点,那想要扩散一篇文章,这篇文章让读者分享的 “卖点” 是什么呢?
可以好好思考:
我的内容能给读者提供谈资吗?我的内容能帮读者表达想法,说出了他内心想说的话,分享后能表达一直压在心底的想法吗?我的内容能帮读者分享后,塑造和强化他想要的社交形象吗?我的内容能够让读者分享后,帮助到自己的朋友、家人、同事,完成利他的举动吗?我的内容分享后,能让读者看起来更有地位、更有逼格、更有钱……能让他参与到社交比拼中吗?这些都是能诱发社交分享的有效手段,能帮助读者更好的在社交关系中建立自己理想的形象。
当然,你和用户关系经营得好,经常互动;内容中有引导分享的文案;有在文中发起促进分享的活动,比如分享得红包、分享领资料、分享进群等等…..这也都是刺激分享的点。
强调一个点,强制分享的效果肯定不如主动诱发,且分享不能损害读者利益。
比如你写一篇文章叫《我朋友圈的人都是猪》 ,内容写得非常好,但你觉得读者会朋友圈吗?
显然,我们还需要考虑内容的积极性,内容本身不能过于消极。特别是标题,你需要管理用户预期体验。
因为他可不愿意成为 “标题党” 的传播者,同样的预期体验他也不愿意给到朋友。标题应该有利于分享,如果分享朋友圈会影响用户的社交形象,那他也不会分享。
标题要利己,更要利用户。
五、犀利的观点,就是引爆点犀利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,一直都是新媒体内容传播的宠儿。
很多选题,角度可能是一样的,追的热点可能是一样的,故事也可能是一样的,但是新颖的观点却是独一无二的。
新媒体写作,你的内容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。内容好,那只是质量高,大家会点赞。
但带有个人意志的观点才是促使读者共鸣和分享的利器,往往观点即引爆点。
我认识很多人,看微博喜欢一条一条的看评论,比看正文认真多了。
甚至有人说:我看微博只看评论!
详细一问,为啥?然来高手在民间,评论区很多观点犀利得简直销魂。
很多爆款文章,不是因为他们的文采好,也不是他们技巧有多强,而是他们有全新的观点,有下功夫去挖掘生活中的新洞察。
虽说“太阳底下无新事”,人们喜欢的话题一直没变过,像直男癌、奋斗逆袭、仇富、旷世爱情等等。但同一个话题你需要有鲜明的观点和态度,观点即爆点,态度即温度。
否则,写不出新意,谁都会看腻。观点哪来?憋不出就多看评论区的大神。
没有观点,中庸等于平庸。
六、注重自我表达,也需考虑用户需求做新媒体,要有自己的态度,要表达自己的观点,这是肯定的。
大家都在强调要有个性,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,这就是自我表达。
但是,自我表达不是自嗨,更不是独角戏,它是介于用户需求与自我的中间区域。
你看有很多大V整天瞧着我行我素,特别有个性,那是因为他想清楚了自己的定位,也考虑好了他想要什么样的用户以及对应的用户需求。
不是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写什么,这就丧失了自我表达;也不是我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,更不是用户越反感什么我们就写什么。
一个做起来快乐、轻松、有黏性的平台,应该是不断挖掘自我表达和用户需求之间的交集。
七、学会合理装逼,不太低也别过高阳春白雪的东西大家都不怎么爱看,特别高深的论调大伙也看不下去。如果从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来看,大家喜欢的,往往是那些不超出他的认知太多,且踮起脚尖恰好够得着的内容。
这就需要运营者能学会 “合理装逼”。
意思是,你表达的观点、写的内容,首先要有一定高度。但是,这个逼格不能太高,保持略高于目标读者认知和知识量即可。
这样,读者才能获得持续的满足感、惊喜感以及身份认同。
逼格太低,没什么新东西,读者没兴趣,不看。
逼格太高,get不到,理解不了,好像不是给我写的,也不看。
这就是为什么总说做内容不单是写字,还一定要学会了解读者,和读者做朋友、甚至让读者参与到创作。
就算你懂得很多,也别动不动在读者面前过分 “炫耀”。因为你有你的定位,找到自我表达和读者之间的交集才是一个运营者该做的,而不是掉入“知识的诅咒”。
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得不断进步,且至少要快过你的大部分读者。
因为读者他在不断成长,当你内容比他高一点点的时候他会留下来。而当他成长到你不能在他面前 “装逼” 时,当然就会离去。
你想要一直领跑,就要提供比他们高一点的内容。高出认知,高一点点,你才能装逼成功,获得认同。
八、要有足够让人关注的理由,且门槛超低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内容,做何种的努力,最终肯定是让更多人关注你。
但问题来了:别人为啥要关注你?
一句话,你要给新过来的人提供足够关注的理由。
内容本身不用说,前面说了要过硬。
接下来就是你公众号内容的垂直性和持续性,一般新用户看到你的文章觉得不错,他就会看看之前的文章,如果他发现你过往内容杂乱,几个月才发一次文,很可能就不会关注。
也可以准备一些关注有礼的活动,比如关注后获得资料包/工具包/优惠包/课程包/关注后进粉丝交流群等等。
有的公众号经常喜欢做连载型文章,这样新用户对一篇文章满意了,自然而然就会关注,想持续看之后的系列文章嘛。一些公众号会做下期预告,道理一样。
还有些公众号很聪明,秉承 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优” 的理念,总是比其他公众号要高出那么一点点,比如每篇文章除了文字,还都附带录音/视频;比如每篇文章都会附带思维导图;比如每个话题都会有讨论互动……这都能有效提高关注率。
当然,还需要在推文里引导关注公众号。要知道,少数新读者会特别想关注你,而大多读者都是处在一种可关注可不关注的状态,这时候有一个明显的提示关注就会起到 “心理暗示” 的作用。
关注与不关注之间,可能就差一个“引导”。
总的来说,提供的关注理由越充足,越诱惑,门槛越低,量就越大。且你多做任何一步引导关注,都好过什么都不做。
九、好标题,是筛出来的标题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再多说,估计国内所有的新媒体顶级团队,都在研究如何把标题写得更好。
或者说,不是 “写出” 更好的,是 “筛出” 更好的标题。
如果你想标题效果更好,别依赖于某一个人的判断来写,咱们尽量靠科学:
基于一个选题,写出10个标题(根据团队自定多少个)。自己基于过往历史推文标题的经验,好好对比标题,选出5个来。将标题发到粉丝群里发个小红包投票。根据投票结果及大家反馈,组合并优化标题,最终敲定。比如咪蒙团队,当时据说是取100个标题,5000人投票。她们会把取好的100个标题发到5000人核心粉丝群里投票,不靠自己猜测,始终把 “洞察” 交给用户本尊。
好标题要取100次,这句话应该也经常听到。能做到,那本身就是牛逼的资本。
当然,有条件的团队,还会有粉丝属性比较接近的小号,最终标题会在小号提前测试,然后大号再用,让每一篇推文的打开率最大化。
十、新媒体岗,从来都不只是纯写作岗最开始做公众号运营,大多是不需要很深入了解产品、销售逻辑以及品牌的。
把粉丝做起来,找到好选题,输出不错的内容,最好做出一些10W+,也就够了。基本是一个野蛮生长和扩张的状况。
但这要放在之前也就罢了,现在越来越多企业都是结果导向,偏向业绩,要求的是精细化运营和营销。
你得更深入了解产品、业务逻辑,关注转化率、策略效果,产品思维要重,营销思维要起来。我一直觉得这些本就是新媒体运营该有的硬实力,只是现在更需要这些能力了。
特别是这几年以来,看到无数公众号运营开始更卖力琢磨转化,或者慢慢转型,有的甚至直接被淘汰。
没办法,至少,你得站在产品或品牌的角度来做新媒体运营。纯写作,真不够。
好了,今天的内容就这。
最后再多掏一句心里话,新媒体运营这活儿拼什么?
我目前看到的还真是在拼用心!比别人多想一步、多做一步、多反思一次、多优化一处细节、多熬一个夜、多失败无数次……
你说呢?
#专栏作家#木木老贼,微信公众号:木木老贼(ID:mumuseo),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,2019年年度作者。知名上市教育集团品牌总监,专注于持续生产新鲜又有料的品牌营销、新媒体运营货、文案进阶技巧。
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,未经作者许可,禁止转载
题图来自Unsplash,基于CC0协议